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一座艺术化的历史丰碑 ——评电影《跨过鸭绿江》

发布日期:2021-12-28 16:32

一座艺术化的历史丰碑

——评电影《跨过鸭绿江》

卫洪

(中评协理事、重庆市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作为一名60后,从小便被这首雄伟嘹亮的战歌熏陶浸染。《上甘岭》《奇袭》《英雄儿女》《奇袭白虎团》等电影伴随着我童年的成长,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们的英勇事迹一直萦绕于自己脑海,成为自己心中久远的偶像。而去年10月和今年10月,《金刚川》《长津湖》等两部大片先后隆重上线,让我对抗美援朝这场大战的认识更加清晰。带着既期待又疑虑的心境,我再次走进影院,观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电影《跨过鸭绿江》,随着剧情的推进,影片别致的叙事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新颖的展示角度迅速抓住了我的心,两个半小时观影过程,让我经历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心灵体验。

以真实展现历史: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境外作战,也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在自身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艰难境况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贫弱之躯对抗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的一次血肉之战、意志之战、信念之战,也被军史专家们称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卫国之战。在世界面临百年变局和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如何用新时代的话语阐释朝鲜战争,如何用国际化视野表达中国立场,无疑是这部影片是否成功的关键。从影片的实际效果来看,创作团队显然在此费了心思,抓住“历史真实”这个牛鼻子,不论是整个战争场景的表现还是交战各方领袖、将领及士兵的描写,均以真实为要义,摒弃标签化、脸谱化的表现方式,换之以白描化的表现手法,使该片与过去不少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度和亲近感。

以真情刻画人物:影片中涉及事件多、人物多,尤其是大量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如何表现无疑是观众最关注的点位。以人物在具体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来刻画人物、塑造人物是影片成功的诀窍。在影片中,毛泽东主席无疑是着墨最多、戏份最重的参战国领导人。面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飞扬跋扈,公然轰炸我国边境的恶劣行为,面对朝鲜人民遭受的践踏蹂躏,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最终排除异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赢得了之后数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影片的前奏部分在表现主席决策的过程中应用了丰富的电影语言,准确地反映了领袖决策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现了一个战略家的胸襟和胆识。毛主席与彭德怀司令员关于毛岸英牺牲的对话场景,简短的对话、声音的起伏及细微变化的面部表情把彭老总内心的复杂矛盾和主席作为父亲与领袖双重身份承受的巨大内心压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总统杜鲁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甚至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在影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设计都非常精致,通过短简的对话语言、独特的肢体语言,将历史人物非常鲜活且令人信服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以真纯激荡心灵:对于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言,最能打动人心的绝不是震耳欲聋的漫天炮火,也不是响彻云天的壮语豪言,而是片中人物的真情流露和人性表达。作为一员身经百战的骁勇战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队出征。长期的军旅生涯养成其不露声色、隐忍悲欢的大将风范。但当得知“刘秘书”未从熊熊燃烧的作战室撤离时,一声“坏了——”,纵身就从防空洞往外冲。“刘秘书”牺牲后,他独自蹲在坑道内流泪时,观众无不感到他内心的悲愤与煎熬。当志愿军战士在大雪中潜伏受伤,临终时对连长说想喝口热水时;当战场上分发冻硬的土豆,提醒战士们要夹在腋窝下焐热再啃时;当38军战士得到志愿军司令部嘉奖,挥舞着电文在躺满战友尸体的阵地上跳跃欢呼时;铁原防守战中,当指挥员为了保证上级下达的防守时间而要求分班轮流防守,一位稚气未脱的战士冲口而出“这那是轮流防守,这就是轮流牺牲”时;当美军翻译念出冰刀连战士牺牲前写的诗歌时;当上甘岭上的硝烟散去,阵地上响起《我的祖国》的旋律时;松骨岭上的肉搏、五十军军长那句“可以抬起头了”……这每一个细节都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形成无数个泪点,让观众受到教育、得到洗礼。

以真诚回馈观众:一件文艺作品如何对待读者、如何对待观众,不仅是一个艺术表达方式的问题,而是一个艺术立场问题,它反映的是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在当下各种文艺创作思潮、文艺创作流派层出不穷,一些文艺家常常以作品让观众看不明为荣、以让读者看不懂为妙,以自己的作品如天马行空而沾沾自喜,以让读者不知所云而自认高深,以让观众一头雾水而自诩高明。然而,《跨过鸭绿江》的创作团队,却甘愿俯下身子,坚守创作初心。整部影片的叙事按照时空顺序,如行云流水依次道来。尤其可称道的是在叙述手法上分合有度、点面结合。在对战争第一阶段五次战役的展现中,均先在立体地图上对战争进程予以简明扼要的整体概述,使战场攻防情势非常清晰,力求化繁为简,让观众在纷繁复杂的战争场景中一目了然,完全没有观影困难,充分体现了创作团队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以真功打造精品:好作品不是靠偶然而得,也不会靠运气而生,一定是创作团队以“板凳坐得十年冷”“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创作态度,精益求精创作精神,最终使作品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结果。纵观影片全过程,不论是服装道具、战场烟火、环境氛围营造等都力求做到准确精致。毛主席书房简陋的桌椅、简朴的睡衣,志愿军列队时脚下的胶鞋,彭德怀司令员火炉上的土豆,阵地上战士冻伤浮肿的双手,牺牲战士帽沿上的冰条和脸上泛白的霜雪,志愿军伏击成功缴获的美军收音机……无不真实而严谨。而影片中众多人物的表演、对话更是充分体现了人物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设计了一段当美军陆战一师仓皇撤退,美军将领来到一处险要之地,感慨原本以为此处当有一场恶战,却十分庆幸不见志愿军的身影,竟然惺惺作态要给此地留下一点现代文明的物品,向空旷的雪地射击数枪离去。此时,洁白的雪地突然浸出一道鲜红的血迹……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最可爱的人其实早就静静地埋伏在厚厚的冰雪之下。联想到邱少云烈士在烈火中牺牲也纹丝不动的感人情景,这一段看似虚构桥段,却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十分震撼人心。而一位年轻战士在冰天雪地里脱下棉衣焐枪的场景,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会难以想象,但放在当年的时空,入朝参战的年轻战士很多人都足不出村,甚至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但是,当他们拿上枪,心中就只有一个信念“人在枪在,保家卫国”,这不但具有艺术真实,更有历史真实作为支撑。

以真心赢得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跨过鸭绿江》刚刚上线不到一周,但从各地的反馈来看好评如潮。不论是国内评论界、电影界的著名专家学者,还是成百上千的普通观众,几乎众口一词,“感动”“震撼”“真实”成评论高频词汇,片中的“亮点”“燃点”“泪点”获网友致敬刷屏。作为同题材大片《长津湖》上线不久的又一巨片,在《长津湖》已经赢得不俗业绩和较好口碑的情况下,能否实现比肩同行甚至后来居上、高端超越,对《跨过鸭绿江》显然是一个现实考验。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当然,“真”亦是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本源所在。《跨过鸭绿江》的创作团队在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上狠下功夫,以严谨的创作作风、丰富的艺术手法和广阔的艺术视野,为我们立体化、全景式、艺术性地展现了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以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冲击力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即将走出影院时,我与一位年轻母亲作了简短的聊天。她说“作为一名80后出生的人,我对建国初期这段历史的确不太了解,但作为一个公民,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很有必要,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感到非常震撼,中国人真的太有骨气了。这次带着儿子一起来看,既让自己补上这一课,同时也让小朋友早一些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对他今后的成长肯定会有极大的好处。”

是呀,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雄壮豪迈的旋律再次响起,英雄们的名字和入朝部队的番号在银幕上向远处飞逝,我想,没有哪一位观众不被这些名字和番号所感动,没有哪一位观众不默默地向这些共和国的英雄们致敬!

对于这部史诗性、文献性的电影,从个人的观赏角度,感觉仍存在两点美中不足:一是开篇出现了败退台湾的蒋氏父子的镜头,但随后没有任何下文,如果把父子二人得知停战协议签署后的心境略加展现,就会更好地形成艺术上的呼应。二是此片虽然以第一阶段的陆战为重点,但考虑到影片本身承载的史诗性质,仍应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战情况,特别是在战争第二阶段反绞杀战中的英勇战例予以艺术呈献,这既从艺术上可增加空战戏份,增加看点,又更加立体、全面地反映历史,影片中缺失了志愿军空军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跨过鸭绿江》不但是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时代精品,也是一次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用艺术的手段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塑立起的一座不朽丰碑。

2021.12.21